行业新闻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级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营商办、智造新城营商中心,本办各处室、下属事业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转作风、讲担当、抓落实”动员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全面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衢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聚焦营商环境领域“庸、懒、散、慢、推、拖”等作风突出问题,强化治理,攻坚突破,以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向生产力转化,实现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跃居全国前列,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数字化改革成效不断凸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在全国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标杆数字化政务服务综合体,实现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评价“保二拼一”,争创中国质量奖,为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营商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把疏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作为改革重点,着力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积极学习借鉴改革经验,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释放改革活力。

(二)坚持对标一流。积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着眼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相关制度、规则的标准化、数字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三)坚持法治保障。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法治先行,自觉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

三、工作举措

(一)聚焦提升三个能力,强化干部履职担当。

以“六治六提”作风建设为指引,把握营商环境建设新要求,找准着力点,强化主抓手,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问题复盘能力水平,提升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底色。

1.完善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优化“1+33+65+N”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机制,适时完成社区长、副社区长、网格长和驻企服务员人员动态调整,坚持做到服务不断档,确保服务企业机制运行顺畅。强化企业问题“1、3、5”限时办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2.实施营商环境“清障”行动2.0。面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协会、营商观察员等特定对象开展问题征询,完善“清障”行动“问题池”;强化分析研判,将“清障”所有问题定级交办,纳入闭环管理,实现各层级问题处置过程可视化,确保“清障”问题池“月月清零”;开展营商环境“清障”行动问题“回头看”,对一些典型问题开展复盘活动,加快破解营商环境“中梗阻”“下梗阻”。

3.迭代升级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优化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工作机制,聚焦聚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对标“五张报表”,对各自挂联区块开展挂联服务,帮助各区块协调解决在推进要素保障、服务企业、稳定经济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督促各区块压实责任、压茬推进,按时间、按计划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目标任务。

4.优化政企沟通圆桌例会机制。坚持每两月召开政企沟通圆桌会议,邀请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问计求策,征集企业服务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形成服务企业及“清障”行动问题清单,交办相关责任部门并跟踪督办。

(二)聚焦营商环境评价,强化争先创优进位。

以营商环境评价为抓手,精准把握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扬优势补短板,持续对标对表争创一流,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深入实施。

5.精心组织营商环境评价。充分发挥1+18+N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优势,选派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业务骨干,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评价队伍,组织开展18个指标专题分析会,协调推进难点堵点问题并做好查漏补缺。全面梳理参评资料,对2021年以来的政策文件、系统平台、统计数据、图片资料等进行梳理汇总,积累丰富参评素材。

6.力争评价指标再创佳绩。紧扣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评价“保二拼一”目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持续优化各项指标,其中,获得电力和跨境贸易指标力争进入全国标杆,其他16个标杆指标力争实现排名上的争先进位,提升指标成色和全国影响力。

7.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聚焦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对标产业图谱,盯牢重大项目,做好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电力接入工程分担机制,减轻企业用电成本;全力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兑,6月底前实现有补助对象的政策100%落地;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机制和企业不动产“验登合一”改革,全面落实“综合查一次”,推行企业歇业备案制,再创便利化指标新优势。

(三)聚焦政务服务优化,强化惠民利企举措。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提升工程,强化政务服务“窗口”惠民利企改革举措,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8.深化政务服务基层便民化改革。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基层高频事项100%就近办、快速办;推广政务服务2.0平台应用,推动政务服务2.0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依托政银深度合作,提升偏远山区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成效。

9.实施惠民利企专项行动。优化“政企通”平台政策兑现功能,打造政策直达应用场景,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高效直达、无感智办;迭代升级融资贷款、企业管家等应用场景,夯实各类场景应用功能,推动向“好用、实用”转变;创新以信用为抓手,利用“互联网+信用”手段,打造企业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场景应用,加快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深入对接浙里信用监管与服务应用场景,围绕吃、住、行、游等方面内容,持续推送系列惠民应用,优化企业群众生活消费体验。

10.强化政务服务窗口管理。建立政务服务窗口积分管理机制,将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服务、办件效率、群众评议等内容实行日常化、积分制考核;开展数字“话”服务活、“小窗口”撬动“大改革”、“百名局长坐窗口”等活动,切实回应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突出问题,推动窗口工作作风转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四)聚焦发展凝聚共识,强化协同联动合力。

推出“营商环境宣传周”系列活动,依托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协同发力,凝聚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加快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为营商环境”社会氛围。

11.优化人大监督机制。配合市人大定期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视察活动,重点视察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情况,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到位,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12.发挥政协协商优势。配合市政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定期开展政协委员“请你来协商”活动。通过邀请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参加现场协商会,共同协商优化营商环境事项,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同时围绕营商环境主题确定调研方向,启动专题调研活动。

13.健全督查督导机制。配合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开展“五清”行动,严格落实政商关系负面清单“三十条”。定期督查各区块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强化对典型“清障”问题复盘工作,对严重影响营商环境人员进行追责和处理。聚力聚焦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下梗阻”,以执纪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推动政企亲清关系不断融洽。

14.完善政媒联动监督。联合衢报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借助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营商环境工作综述和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公布面向社会征集营商环境问题的渠道。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筛选20个服务形式新颖、助企成效突出的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汇编成册,印发各区块、各企业(行业)社区学习,宣传推广典型做法。通过《聚焦时刻》《今日直击》《电视问政》等栏目曝光“清障”行动典型案例,强化舆论监督。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全力以赴抓好本《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及时出台本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市级机关各单位要积极配合机制有效运转。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改革举措及亮点成效,引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为营商环境”发展理念。加强舆论监督,及时公开曝光各部门查处的反面典型案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中央及省级媒体协调对接,组织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切实提升我市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底色。

(三)加强督查问效。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结果作为营商环境相关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上报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依规依纪由相关部门处理问责。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