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的回顾、分析与展望

(医学生,记录喜爱的金融学双学位《国际金融》课程作业)

写于2021年2月16日


【摘要】随着中国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频率增高,人民币对于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渐被世界各国予以认可。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程,历经十余年发展,人民币的结算计价、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地位显著提高。然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对人民币国际化历程和发展现状的简要回顾,分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机遇与挑战,借鉴其他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策略与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金融开放

一、 国际货币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国际货币是指在资产服务和金融贸易领域用于国际交易的计价或是结算的货币,并且这种货币属于流动资产和储备资产被私人经济部门或是货币当局所持有。从某种特殊角度讲,国际货币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商品,也可以认为它是人类所创造出,用于标志货物价格的特殊符号。

国际货币主要承担着以下三大职能

一是贸易结算功能。一国的货币国际化始于贸易项下的结算便利,货币的贸易结算功能主要包括贸易收付和计价货币两个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的双向互动关系。货币的贸易收付规模是实现计价货币的基础,而计价货币功能的实现可以促进人民币在各国贸易收付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是投融资货币功能。投资和融资是国际货币流动的重要路径,是当前推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关键。

三是储藏职能。国际货币是国际经济主体用以进行价值储藏的载体,在私人领域主要表现为选择某种国际货币作为货币资产持有,在官方领域表现为选择某种国际货币作为货币储备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蕴涵的意思人民币可以走出国门,并且逐步走向世界,最后能够被世界各国认可为储备、计价及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解需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第一,人民币要有较大的流通程度和流通范围;第二,人民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担任计价单位和交易手段的任务;第三,人民币在国际上众多投资活动中需要作为储备货币发挥作用;最后,人民币用来结算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货币国际化,归根到底是各国劳动生产率、以经济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十八、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技、信息等新兴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货币跨境流动的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不断优化,跨境流通渠道不断完善,在岸离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人民币境内外投资及回流渠道更加通畅。外部方面,世界各国对现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及风险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及货币转变表现出了解、接洽和接受。中国和平崛起受大部分国家接纳与认可,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加密切,影响力有所增强。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所需要的外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增量需求,很难进一步通过出口型实体经济来获取,因此本质上需要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有中国出口企业规避美元波动风险的因素,政策层面有获取国际铸币税的期望,同时包含“核心政治影响力”的考量。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的准备阶段是自然形成的,该阶段没有政府的主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完全是因为适应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往来需要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与交往需要驱动人民币越出主权空间界限发挥国际货币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禁止人民币出入境的。1957年,随着中国外交关系格局基本形成,国家允许携带5元的人民币现钞出入境。而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物流、人流、资金流迅速增长,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顺势不断提升人民币出入境现钞携带额。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周边接壤国家边贸发展快速,综合成本收益及风险考量,加之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比较优势,人民币在边贸使用中逐渐增多,在真实贸易需求背景下,人民币非官方自发地在周边国家流通。2003年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重要节点年,国家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允许边境地区的境外贸易机构到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支持边境地区双边银行展开合作,建立人民币结算代理业务关系。同年,内地同意为香港人民币存款、兑换和汇款等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得以先机发展。2004年,为澳门提供人民币业务清算安排。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阶段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外部,牙买加货币体系结构衍生的风险带给了世界各国深入的反思;在内部,国内在探寻人民币地位与经济贸易地位不相称问题。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随后国家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在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全国后,开启“走出去”新里程,将地理范围从中国向周边亚洲国家发展,进而向世界范围过渡。时至今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实现巨大增长,截至2018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的结算业务发生金额高达5.11万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了1.418倍。

在资本项目方面,2010年始,ODI、FDI人民币结算试点陆续开始。2013年始,跨境人民币放款、跨境资金池、跨境融资等业务陆续放开。2011年,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价。现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RQFII、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多种渠道投资我国金融市场。2014年,中央官方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将人民币国际化确定为国家战略。2016年,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一部分国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部储备资产。

这段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有序推进经常账户人民币结算,资本账户也取得重大进展,RQFII额度不断提升,香港、伦敦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境内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完善。

四、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人民币贸易结算职能充分显现。截至2019年末,人民币作为经常项下的结算金额由35.8亿元增长至6.04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对应由0.02%增长至19%。在结构方面,采用人民币进行货物贸易结算占到人民币结算货币总量的70%左右,服务贸易结算货币占30%。

人民币计价职能逐步拓展。在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份额较低,主要是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功能缺失所致。美元的霸权地位主要来自于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尤其是作为原油贸易的计价货币,占据着全球90%左右的石油贸易结算份额。2018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开启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化。截至2019年底,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单边日均成交金额达到了634.3亿元,成交量达到3463.4万手,占到了全球原油期货市场6%的份额。当前,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已逐步开始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石油贸易结算。此外,在铁矿石期货方面,自2020年1月以来,全球铁矿石三巨头在铁矿石贸易中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发挥计价货币功能开始初步显现,但由于人民币计价期货品种较为单一,规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民币国际投融资货币功能稳步提升,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大幅提高。2019年,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为2.78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7555亿元,是2011年的47.5倍;外商直接投资2.02万亿元,是2011年的22.3倍。此外,国内外金融市场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跨境证券投资渠道更加丰富和顺畅。目前,我国已采取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QFII、RQFII、QDII、RQDII、熊猫债、基金互认等措施,并于2019年9月不再限制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度。最后,人民币国际投融资金额迅速增长。2019年,通过“债券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达491家,该渠道净流入资金1378亿元;沪深港通业务跨境收付规模为1.03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22%。

人民币储藏职能明显增强。人民币在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中排名第5,市场份额为1.9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篮子时提升了0.88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为4.3%,较2016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第5位,市场份额为1.76%。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逆势增长;二是证券投资业务大幅增长,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不断优化,先后推出一系列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清算行体系持续拓展,CIPS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渠道;五是双边货币合作持续深化,不断消除境外人民币使用障碍。

五、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铸币税可以给中国带来收入。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将由非居民持有,这将使中国金融管理局能够向世界其它地区征收铸币税。铸币税是纸币发行者获得的纸币面额与发行纸币成本之间的差额。发行世界货币相当于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是一个国家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少可以部分抵消中国必须支付给美国的铸币税,对中国来说,有许多有益之处。

②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汇储备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缓解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后,可直接用于国内企业的进出口、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和境外旅游消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美元、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的需求,从而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人民币国际化后,盈余的美元储备可以用于购买和转换为所需的投资。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中国保护其外汇储备的价值。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全部以外汇储备货币计价,其中超过70%是美元。如果中国对美国的债权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就不必担心美国政府压低美元汇率可能给中国外汇储备带来巨额资本损失。目前,由于美国欠中国超过10000亿美元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而美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通胀减轻债务负担。

减少汇率风险,促进跨境贸易。通过使用人民币作为发票和结算货币,中国企业可以降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较高的汇率风险,汇率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而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可以为双边交易提供有效的结算方式。

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由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将更容易获得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中国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也会极大地提高。这种竞争力反过来又会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扩张。除此之外,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增加使用本国货币,将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并加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从而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影响力。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这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特别是在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和协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削弱了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时,就拥有了国际储藏的功能,境外投资者将会大量购买人民币资产。当中国采用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国的利率会上涨,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会上升。这很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即境外投资者抛售手中持有的外币资产而转向人民币资产,进而引起人民币升值,国内紧缩状况得不到改善。相反,当中国采取宽松货币的政策时,中国的利率会呈现下跌趋势。这样,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会降低,导致大量资金流出,人民币会贬值,同时会影响其国际化地位,国内扩张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成本类似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问题,即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的政策目标。通常,高度国际化的货币必须与可自由兑换的资本账户相结合。因此,如果中国想保持汇率稳定,就必须放弃其以国内为导向的货币政策。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人民币国际化后,在经济方面与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水准也加深。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负溢出效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不得不把这一影响纳入考虑。但是,反过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下而遭受更多的冲击。

②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了汇率政策的执行能力。这个问题更准确地来说是人民币可能面临“特里芬悖论”的困扰。一个国际化货币往往在提供国际流动性和稳定汇率之间进退两难。例如,如果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人民币的对外流通就会减少,不符合货币作为国际偿付能力的标准。相反,如果中国持续出现贸易赤字的情况,人民币的市场流通量会增加,但是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人民币会贬值,国际信用下降。

资本账户开放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入和流出的风险。首先,大量资本流入增加了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当国内利率升高时,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从而引起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对于投资充满空前的热情,银行和企业将大量放出贷款。而当第一位投资者开始套现,就出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投资者纷纷抛售金融资产。资产价格将急剧下跌,资产泡沫瞬间破灭,因此大量坏账无法收回,银行处于破产边缘,金融危机产生。其次,大规模资本外逃加剧了金融不稳定。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会导致巨额的资本账户赤字,最终导致人民币贬值。同时,一系列经济变量将变得高度不确定,因此金融市场风险加剧。这会导致中国国内资本资源的流失以及投资需求下降,从而引起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

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部分成本问题,如特里芬悖论和“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是任何国家的货币走向国际化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这个特定的个体。并且美元和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表明,货币的国际化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大部分成本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政策组合来缓解。例如,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或最优的资本账户管理可以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资本账户开放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入和流出这一类的过渡成本将会降低。

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会大于成本,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有效手段。

六、 其他货币国际化进程的经验借鉴

贸易结算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石

日元国际化初期,日本的出口增长率在1961-1970年达到了年均16%的水平,为日元的币值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货物贸易当中的制造业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地位,往往对一国的货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除在贸易收付方面的功能外,日元和马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并没有掌握国际商品的定价权,其国际化的范围也仅局限在本国与外国的经济活动结算中,并未用于外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因此,这提示我们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应当始终把握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作用,从真实贸易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收付货币和计价货币功能。

建立高质量的金融市场与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成长为国际货币,需要富有深度、规模和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美元、日元、欧元等货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金融市场发展质量高、双向开放的程度大。国内高质量的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带来货币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增强经济主体的持币意愿。国际一般经验是从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出发,兼顾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同时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了系列改革,鼓励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日元的国际化在迅速发展期,日本政府通过开设东京离岸市场、取消欧洲对日元的海外存款限制等,为日元在全球市场上自由流通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推动日元国际化的作用。但深入来看,日元的国际化缺乏强有力的经济作支撑,过快的开放资本项目带来汇率的波动,导致日元受到的外部冲击较大。这也提示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途中,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可过快,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而适时变化。

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与政府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上来看,现有的国际货币基于过去的交易和标价习惯,存在一定的货币惯性。交易成本和货币币值的波动导致企业没有动机去用其他货币进行标价。美国在20世纪初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越英国,但当时美元并没有取代英镑成为霸主地位,而是凭借其扎实的经济基础为日后超越英镑打下基础。之后的日元与马克的国际化进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要克服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需要市场与政府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部分学者将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分为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美国与欧盟主要采用“资本输出+跨国企业”的模式,更多依赖市场对本国货币的自发持有。而日元国际化主要由政府推动,同时金融开放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实质上货币的国际化是政府与市场二者形成合力的结果。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前期依靠经济实力强劲输出货币,而后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依靠强势的国际谈判地位获得货币汇率制度优势安排权,进而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欧元的国际化是依靠欧盟经济体的区域化形成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同时在欧盟内部有英国、德国两个经济强国带来贸易体量和币值的强有力保障,在对外谈判的过程中也具有优势。

这提示我们,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需顺势而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在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市场改革、放松管制、政治谈判、本币互换等领域提供配套的制度安排。

七、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受国际货币竞争环境的制约

当前的国际货币竞争环境主要是牙买加体系中四大主要世界货币之间的竞争,其中以美元和欧元之间的竞争为主。传统国际贸易结算准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化发展必然会受亚洲主要世界货币日元的抵制。另外,新兴经济体俄罗斯及印度的货币也会与人民币展开激烈竞争。可以预见,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环境,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难度加剧。

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

1996年12月1日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成功成为“第八条款国”。但人民币资本项目在国际上还难以自由兑换,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到人民币的流出和流入机制。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仍不具备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条件,若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开放会使国内金融风险提高,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易导致人民币汇率失衡,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

缺乏国内外成熟的金融体系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需要成熟的国内金融体制和国外离岸市场体系。中国国内金融银行的业务范围大部分局限于国内业务,缺乏国际金融业务经验,同时中国外汇市场不发达,国内金融业目前处理国际人民币业务的能力不足,在国际地位不高。

缺乏成熟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影响众多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人民币的境外流通、结算和国际储备,会对宏观经济指标产生重大的关联影响,最终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尚未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中国对市场经济的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冲击缺乏风控经验。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可能的经济冲击,会使人民币国际化发挥不出对进出口贸易、国际影响力和经济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八、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策略与路径

从国际经验看,由于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以及美元当前的霸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需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短期内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会重蹈日元国际化的覆辙。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期战略,选择合适的路径。

①完善贸易结算货币双向流动,提升人民币计价功能

当前,贸易项下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总量和结构都有调整完善的空间。总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形成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提高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比重。结构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出口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体量,打通贸易项下人民币的回流通道,进一步激发境外主体在付款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

首先,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地位。“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促进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投融资规模扩大等,助推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跨境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其次,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精尖制造领域转型。参考德国的经验,中国需要着重发展特色制造业,打造中国品牌,形成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进程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支持,是构建货币根基的核心环节。

再次,在计价货币方面,当前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均使用美元,并且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体系相对完备,长期内具有一定的惯性。人民币计价功能的推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期货品种和体量,除原油期货外,需要逐步构建全产业链的人民币计价商品期货品种;另一方面,建议在全球需求疲弱,油价处于低迷进程中时,可以相机重启“石油换贷款”,提供给产油国家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项目贷款,以石油作为交换。将此作为国际油价下跌的常态化应对政策,以推动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计价结算。

②协同推进国内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建设

金融市场建设是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以及二者联动机制的构建。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人民币融资,增强人民币的投资和储备功能;而二者的联动机制会通过货币供求的动态调整影响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价格,进而完善人民币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人民币要进一步成为国际货币,就需要立足离岸金融市场,以合理的利率和汇率向全球提供流动性。

③构建货币政策名义锚,增强政策透明度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需要实现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四个方面的目标。尤其是在201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汇率的非常态化干预以及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缺位,导致市场主体对央行的行为无法达成一致有效的预期,经济主体的人民币持币积极性相对较低。在进一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当着力增强政策的公开透明程度,及时做好前瞻性指引与市场沟通引导市场主体的预期,寻找合适的货币政策锚。

④克服货币惯性,扩大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资本市场法制

一国货币的地位,其实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法律制度、文化实力甚至军事实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推动。在国际央行合作领域,中国人民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央行的国际合作,扩大本币互换规模,必要时提供一定的援助贷款,构建在货币领域良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大幅推进需要合理借助政治手段,在国际上积极寻求合作。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初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对的声音开始出现,这背后实质上是中西方的利益诉求、文化根源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应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良好的大国形象。

九、 结语

当我们审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首先应感慨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在短时间内走过了其他货币很多年才走完的路。

《易·系辞上》中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同货币的兴衰交替史首先提示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要以“道”为本,只有全面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才能为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信用度提供足够的支撑;提示我们,要重视“器”的作用,围绕提高人民币的流动性,继续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提示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要保持一定的战略决心和战略定力,不宜也没有必要操之过急,“道”与“器”的探寻和结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地回归货币哲学的基本逻辑,把基本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达成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永宁,温建东,黄明皓.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理论修正与政策调整[J].社会科学文摘,2021(01):50-52.

[2]郝志运.金融开放和疫情冲击作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福建金融,2021(01):67-74.

[3]孙嘉熙.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20,37(05):85-88.

[4]韩琳琳,李慧.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9):6-7.

[5]赵长茂,陈文科.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理论视野,2020(10):49-54.

[6]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紧迫性上升[J].创新世界周刊,2020(10):20-21+6.

[7]李永宁,温建东,黄明皓.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理论修正与政策调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5):58-64+127-128.

[8]孙宇.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20(17):138-140.

[9]本刊编辑部.《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J].金融科技时代,2020(09):99.

[10]谭小芬,王睿贤.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J].新视野,2020(05):42-48+55.

[11]丁文丽,周建华.人民币国际化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20(22):48-50.

[12]祁潇潇.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对策[J].现代商业,2020(21):86-88.

[13]艾芷欣.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58-59.

[14]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MI·大金融书系, 202007.229.

[15]张梁雨,马野驰.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20(12):95-96.

[16]张雪鹿,杨宁.人民币国际化:内在逻辑、基本特征及政策建议[J].新金融,2020(06):53-57.

[17]刘晓彤.“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J].山西财税,2020(06):47-49.

[18]毕燕君,李晓璐.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1):95-98.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