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留学申请,想跨专业怎么办?_1

  日前,启德教育发布《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近七成中国学生在留学申请时有跨专业的想法。对学子来说,留学转专业的考量因素有哪些?如何顺利收获心仪专业的录取信?本报记者对话了几名中国学生和留学领域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修读相关课程

  李艾琳是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久前她拿到了出国读研的录取信,专业是金融学。李艾琳坦言,转专业主要出于就业考虑。“据我了解,金融、经济等商科专业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业面更广。此外,毕业后我想去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工作,读金融专业更契合我的职业规划。”

  记者了解到,就业前景是中国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考量因素。《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跨专业申请原因的统计中,约7成中国学生选择“更好就业”,其次分别为“跟随兴趣”“听取长辈建议”等。

  “为了申请到新专业,我在大学期间选修了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李艾琳分享了自己的申请经验,“金融专业比较热门,选修相关课程后要力争取得好成绩,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周围还有同学修读了第二学位,这在跨专业申请时也能体现出学科背景的优势。”

  启德留学北京分公司英国项目经理毋萌介绍说:“以金融类专业为例,它包含较细分支如金融银行、金融风险、金融房地产等,这些分支专业对学生本科课程的匹配度更为看重,建议学生本科时选修相关课程或者辅修第二学位。此外,部分高校提供有先修课的项目,学生可以通过网课、暑校等方式补充新专业知识,完成过渡,这类项目对跨专业申请者较为友好。”

  丰富个人履历

  李艾琳说,实习经历对她的留学申请有许多帮助。“我曾在外资银行和咨询机构实习,工作内容都和金融相关。这些经历不仅使我了解了更多行业信息,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还能丰富我的个人简历信息,对意向院校展现我对跨专业做的充分准备,不是‘一时兴起’。”

  “申请面试时,招生官对我的创业项目很感兴趣。”刘萌是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去年申请季中她收获了英国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录取信。刘萌说:“大学期间我曾在学校附近开过一家花店,这段创业经历让我对现金流把控、市场营销、招聘管理等都有了实践体会,也促使我想学习更多商业管理的理论知识。我在面试时向招生官阐述了项目经历和成长收获,当即收到对方的正面反馈,我认为与专业相关的独特经历在申请时能大大加分。”

  对此,托普仕国际教育业务总监李开会解释说:“实习和项目经历能体现申请学生的软实力,学校通过此类经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专业学习能力、对行业的理解等。以申请金融工程专业为例,如果申请学生在学校做过科研项目,或在证券公司量化岗位有过实习经历,则能展现自己在编程、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实力,这正是该专业看重的能力特点。”

  “与商科专业相比,跨申理工科专业难度较大。”毋萌说,“以申请英国院校为例,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希望学生本科专业对口,而如计算机、电气工程等工科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学过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最好有科研项目、实验经历、技能竞赛等材料佐证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考虑复合学科

  近年来,一些新兴复合学科项目对学生背景包容度较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复合学科指2个或多个不同专业交叉,比如计算机金融、文化产业管理等,通常着力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就读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严润泽说:“德国高校非常注重课程匹配度,跨专业读研比较难,但德国高校近几年新开设的复合学科专业则不妨考虑,比如本科学机械、电气的学生,读研可以考虑可持续能源、电动汽车、医疗技术管理等专业。”

  章磊本科学习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时成功申请到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计算机金融专业。

  章磊说:“我想在硕士阶段换专业,但同时不想偏离原专业太多,因此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金融交叉学科项目。据我了解,有数理基础、编程能力的理工科学生转到商科专业较有竞争力,不少专业在招生时向理工背景学生抛出橄榄枝。此外,金融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既了解计算机又了解量化投资的毕业生,我认为复合学科的就业前景更好。”

  据202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中国内地留美学生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数学和计算机类专业”“工程类”“商科和管理类”,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商科、人文社科仍为主流。目前,海外许多院校开设的跨学科专业以数学、计算机、商科等专业结合其他专业为主,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青睐。

  从童年起,我就对希腊这个神秘且浪漫的国度充满想象。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闻名世界的哲学家在这里追寻真理,雅典娜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光彩照人。去年10月,我有幸探访了这个国家。

  希腊被誉为“千岛之国”,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坐落在爱琴海的海湾中。当圣托里尼岛的海风轻抚我的脸颊时,我仿佛一下子坠入了这座小岛温暖的怀抱。圣托里尼岛上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一座座小白屋临海而建,在灿烂阳光下,蓝色的屋顶与湛蓝的爱琴海相映,美不胜收。

  尽管游客们熙熙攘攘,但岛上环境干净,一切井然有序。商店和小酒馆坐落在街道的两侧,客人们或是悠然自得地四处闲逛,或是坐在窗边品尝着烤海鲜和蜂蜜泡芙。

  这里几乎每家商铺都养猫,它们慵懒可爱,与游客亲密互动。我在当地一家出名的烤鱼店吃晚餐时,店主的小猫咪轮流到每一桌讨鱼吃,样子十分乖巧。 当天回酒店的路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海平面,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诗人笔下“海上生明月”的意境。

  圣托里尼的生活节奏缓慢惬意,我与当地一家书店的老板攀谈时,得知他是美国人,来希腊旅游后爱上并留在了这里。在这家书店,客人不仅能找到不少珍贵的初版读物,还可以买到老板亲手做的笔记本,浪漫又文艺。

  告别了圣托里尼的小岛风情后,我前往希腊首都——雅典,探寻历史留下的印记。卫城是希腊杰出的古建筑群,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古迹中著名的有山门、帕特农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等。卫城里的建筑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残垣断壁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数场激烈的战争。在希腊语中卫城被称为“阿克罗波利斯(Acropolis)”,即“高丘上的城邦”。身处卫城,我被它的壮丽气魄深深震撼,建筑的每一处雕刻都展现着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在这里还能看到不少橄榄树,它在希腊神话中象征着和平。

  这次旅行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圣托里尼岛的迷人风情与雅典的庄严肃穆,还被希腊人的善良友好所打动。有一次我们一行人租的车不小心陷进了泥坑,热情的当地人主动上前,帮我们一起推车;还有一次突然下起瓢泼大雨,路边小店的夫妇送了我们一把折叠雨伞,尽管我们坚持要付款,却被他们连连拒绝。

  短暂的旅途只让我看到了这个千岛之国的一小部分,我希望有一天能再去希腊旅行,在地中海沐浴阳光,倾听希腊神话。

  (作者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

  提起旧金山,很多人并不陌生。这座城市既是美国西海岸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场域。

  倘若来到旧金山,一定得去唐人街看一看。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全美最大的华人聚居区,它不仅是华人寻味故土、治愈乡愁的一处港湾,也是展现东西方百年文化交流的一本影集。在这里,古老的“叮当车”、传统的中式牌坊和现代的泛美金字塔,仿佛时空交错一般,令这座城市极具特色。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座迎来华人移民的城市,这个中文译名体现了当年华人对美国的最初印象:这是财富聚集的地方,也是充满机会的地方。19世纪中期华人移民随着加州淘金热来到美国,勤劳、智慧的他们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为生活相对富足的群体。

  然而,美国在19世纪末通过的《排华法案》,将许多生活在旧金山的华人驱逐出自己的家园。1906年,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整座城市遭到巨大破坏,唐人街也在灾难中被摧毁。灾后重建中,当地华人迅速完成了唐人街的修复和扩建工作,并坚决抵制政府驱逐华人的企图。就这样,旧金山唐人街作为华人居住、工作的街区得以保留下来。唐人街区有各式各样的中国店铺,所有街道名称都用中英两种语言的路牌,还有华人的学校、商会、同乡会、医院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风格。

  今天,如果从东边的蒙哥马利街进入唐人街,一路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美食;在市德顿街和都板街可以看到富有东方情调的建筑;在附近的花园广场,很多居民下棋、打太极拳、闲聊休息,这是繁华市中心难得一见的悠闲景观。

  龙门——唐人街的地标建筑物。这座传统的中式牌坊上有3块牌匾,中间那块是孙中山先生的铭文“天下为公”,左右两侧分别是“信义和平”与“忠孝仁爱”。

  在我看来,这3块牌匾不仅代表了华人群体坚守的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生生不息的体现。中华文化在这里不但代代传承,还与美国文化产生交流碰撞,极具特色与魅力。

  回顾旧金山之行,我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却对唐人街久久不能忘怀。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个海外华人聚居区,更是世界多元文化可以兼收并蓄的有力证明。来到唐人街的人似乎都可以找到归属感,不论是游客、学生还是移民,也不论种族、肤色和语言,因为唐人街承载的文化和精神是世界性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唐人街为旧金山增光,也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在过去是这样,在未来还会更加精彩。

  (作者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专业在读博士生)

  据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网站消息,近日,美国洛杉矶市警察局公布的2022年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显示,去年该市交通事故共导致312人死亡,创20年来新高,较2020年、2021年分别增长29%、6%。

  超速驾驶、违章掉头等违章驾驶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手机和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引发的分心驾驶、酒驾等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驻洛杉矶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中国公民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当地交通规则,出行前注意检查车况,切勿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违章掉头、不安全变道和疲劳驾驶,在驾车时避免使用手机和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后排乘客按规定须系上安全带,根据儿童年龄、身高等按规定使用安全座椅。

  如不幸遭遇交通突发情况,需冷静妥善应对,在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立即拨打911报警。         

  (来源:中国侨网)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