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螺蛳粉
(20张)
沥干螺蛳水,开锅烧热油,拍蒜,姜,大蒜,红
辣椒
干,
紫苏
,爆炒出味后(尽量多加这些配料)倒入螺蛳翻炒,加盐,
鸡精
,
蚝油
,料酒,至4分熟,加水小火炖2小时以上。汤的关键在于加水的时候加的配料,各家都有秘方,好的汤料配方是要花钱买的,汤做好以后就放在
炉子
上慢慢炖。
先在锅里烧开水,下蔬菜,要绿颜色的,
空心菜
,
生菜
,油菜花(
长江
以北没有种植)都可以,菜8分熟后捞出,淋少许油。再下泡好的米粉煮熟捞出压在菜上,然后加上配菜,最后淋入
螺蛳汤
即可。
爽口肉
螺蛳
粉,是把
五花肉
酥炸
至金黄色,整齐地平铺在螺蛳粉上,配以极嫩的时蔬,淋上香
麻油
和辣椒油,赶快拿起筷子,开动吧!尝一口,酸、辣、鲜、烫顿时在口里交融。吃过之后,全身
发热
,回味无穷。记住,螺蛳粉的精华在于汤中,你一定要细品其中的滋味。
螺蛳粉图片
1.柳州产的石螺(主)、猪骨(辅),大料,沙姜,
八角
,炒果,
罗汉果
(少量)、干枣,枸杞,香菇加水熬成汤;
3.趁炸完腐竹的油热,将
干辣椒
(红辣椒)放入油锅内制作辣椒油,将辣椒油 加入
猪骨
、
螺蛳
煮沸的汤里;
柳州螺蛳粉
地方标准
新闻发布会
在柳州市文昌会议中心举行,该标准对
预包装
柳州螺蛳粉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
食品添加剂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保质期
等都进行详细规定,标准将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
据了解,柳州螺蛳粉被誉为著名的南方小吃。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组织开展螺蛳粉进京、举办万人同品螺蛳粉、举办螺蛳粉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加速推动了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长沙
等城市和柳州本地超过5000家门店,
营业额
超50亿元。螺蛳粉预包装生产企业达46家,网上日销售6万多盒,2015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为广西最热的电商销售产品,也在阿里巴巴米粉特产类销售占了很大的
市场份额
。
标准代号为:DBS 45/34—2016,将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干米粉(或调制干米粉)和螺蛳肉汤料为主要原料,加入辣椒油配料包、酸笋配料包、腐竹配料包、花生配料包等,经包装制成的柳州螺蛳粉,都将按本标准执行。
传承保护
成立螺蛳粉协会
螺蛳粉博物馆
2018年01月07日,广西
柳州螺蛳粉博物馆
开馆,馆长为倪铫阳
[9]
;该馆从螺蛳粉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
产业发展
等方面,全面展现螺蛳粉文化。
[4-5]
总书记与螺蛳粉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8]
注册国际商标
2019年5月,“柳州螺蛳粉”启动
商标国际注册
工作,柳州螺蛳粉协会已向29个国家提出申请。截至2021年4月,通过
马德里体系
注册保护的有英国、法国、
意大利
、
葡萄牙
等12个国家,逐一注册保护的有
巴西
、
缅甸
等6个国家,共18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保护。
[13]
2021年寄递量超1亿件
据
柳州市邮政管理局
统计,截至2021年11月28日,2021年通过快递渠道寄出的袋装柳州螺蛳粉达到100000138件,寄递业务收入达2.75亿元。
[17]
2022年2月,入选国家《地标美食
名录》。
[18]
2022年10月,柳州螺蛳粉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示范区成为广西唯一一个获批筹建的示范区。
[20]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一碗粉撑起一座城,用这句话形容螺蛳粉在柳州的地位丝毫不为过。
夹起几根热气腾腾的螺蛳粉,上下嘴唇往外一撮,舌头往里一抽,猛一卷,数根粉尽数囊括嘴中,细细咀嚼,满口留香。“嗦粉”曾经是柳州人的日常,如今纵横千里,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
而这心头好,仅今年上半年就带来了近50亿元的产值。
按照柳州市商务局的数据,去年,袋装螺蛳粉产值突破6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9.8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达90亿元。今年2月,一周内就有320万人在淘宝搜“螺蛳粉”,淘宝、饿了么每天深夜有50万份螺蛳粉被下单。
嗦粉,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走出了国门。今年上半年,经柳州海关检验合格出口的螺蛳粉大概有750万元人民币,是去年出口总额的8倍。
01
空降热搜,柳州螺蛳粉强势崛起
疫情期间,螺蛳粉一度成为比口罩还难买的大众焦点:李子柒旗舰店螺蛳粉月销量100万单+;李佳琦直播间的26000箱螺蛳粉在2分钟内被一抢而空;线上销量的爆发性增长,拯救了不少濒临倒闭的螺蛳粉工厂……
2020年上半年,关于螺蛳粉的话题频频空降微博热搜榜。最夸张的一次,螺蛳粉在1个月内空降微博热搜榜高达10次。而相关话题累积也达到了二十几亿阅读量,几百万的讨论。其中#螺蛳粉还不发货#、#螺蛳粉自由#两个话题,仅讨论就有75万,而阅读量更是高达5亿。
很多人以为,螺蛳粉是在疫情期间才突然火起来的,其实这是错觉。
螺蛳粉初进大众视野,是在2012年。自《舌尖上的中国1》的播出,螺蛳粉的热度开始蹭蹭上涨,但此时的螺蛳粉也仅仅是作为地方特色小吃被大众所熟知,远未达到如今的火爆程度。
螺蛳粉真正火起来,是在2014年。当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柳州商务局开始大力扶持当地的袋装螺蛳粉品牌,同时阿里巴巴也开始大力为螺蛳粉引流。
之后,螺蛳粉的热度和产值一路飙升。据《2019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螺蛳粉在淘宝上被卖出2840万件,位列销量榜首。
疫情期间,柳州螺蛳粉迎来了又一次爆发式增长。直到今天,消费者对于螺蛳粉的热度仍然高涨不下。
严格来说,2020年初的这场螺蛳粉盛宴,是疫情之下人们对速食需求的激增、网红的助推、各方媒体的宣传,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种种因素的叠加让螺蛳粉彻底引爆,共同造就了螺蛳粉从地方小吃转变为百亿网红美食的神话。
而在这其中,我们着重来说说柳州市政府的作用。
02
一条产业链,激活柳州一座城
建国后,柳州作为西南沟通中南、华东、华南的铁路交通枢纽,被重点建设。从50年代到大三线建设,柳州不断得到东部地区的工业转移,形成从钢铁到汽车一整套重工业社区。
东部省份迁来的重体力工人,带来了腌菜文化,也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所以腌菜结合广西米粉,以及柳州的特产螺蛳,诞生了螺蛳粉。
但由于螺蛳粉特殊的螺蛳汤和发酵配菜,不仅存储、运输不方便,而且开店味道大,会影响周围的生意,所以螺蛳粉一直很难走出柳州,是典型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
直到2014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品牌注册成立,标志着广西柳州螺蛳粉从手工作坊走进工业园,开始走工业化生产之路。
方便面式包装解决了螺蛳粉的运输、气味问题,柳州市政府下一步决定把螺蛳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让螺丝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更好发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柳州先后发布了《柳州市大力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稿)》等重磅政策。
2016年,柳州市政府投资建设了螺蛳粉产业园,用来给生产企业做加工车间,对于进驻产业园的加工企业,政府将根据销售额减免房租、水电费和物业费。
从原材料开始,以预包装螺蛳粉生产加工为核心,柳州螺蛳粉产业现已初步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上游有竹笋、豆角、螺蛳、腐竹,中游是预包装螺蛳粉制造,下游为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
家庭作坊时代,柳州本地的螺蛳粉销量小,对螺蛳、酸笋的需求少。螺蛳粉用的螺蛳,过都是在柳江捕捞的,产量少而且不卫生,柳州人吃之前要用清水泡两天,扔个铁块让螺蛳吐泥。
从2017年开始,柳州市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开发螺蛳的规模化养殖,鼓励在水稻田、莲藕池、水生蔬菜田里养殖田螺。政府还举办了培训班、下发技术手册指导养殖户,编写了《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现在柳州全市螺蛳养殖面积超过4万亩,年产1.5万吨,产值1.5亿。
如今柳州一天卖170万袋螺蛳粉,光酸笋就要8万公斤。所以酸笋、酸豆角、木耳这些辅料,柳州也必须规模化种植。和螺蛳养殖一样,政府也给这些辅料建立了种植基地。光是一家生产辅料的白沙酸厂,就种了六千多亩豆角,三千多亩竹笋。
要想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就必须严格控制生产线的卫生质量。从2015年起,柳州市就在陆续出台螺蛳粉地方标准和预包装标准,对袋装螺蛳粉的生产线、运输、存储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在加上中国独有的电商环境,推广分销的成本很低,所以螺蛳粉在全国乃至全球快速铺开。柳州市政府用不到十亿的投资,从零创造了一个网红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经接近百亿。这是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地方经济的成功案例。
03
央视采访,这碗螺蛳粉够味
看到这里,还没吃过螺蛳粉的读者脑子里肯定会有这么一个疑问:螺蛳粉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实践出真知,今天,小筷子就为大家推荐一款实惠又好吃的螺蛳粉——螺蛳粉先生。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第七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曾出版8部小说的优秀80后作家马中才,因为自己太爱吃螺蛳粉,所以在北京开了一家店,后来成为了“螺蛳粉先生”。
后来他带着自家的螺蛳粉上了深圳卫视第一季的《宅人食堂》,被圈粉无数,受到广大吃货的无数好评。
他在北京的螺蛳粉店铺,还被央视采访过:
拍出过《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风味人间》的陈晓卿导演,宁愿排队,也要去螺蛳粉先生家嗦碗粉。
螺蛳粉先生能够广受欢迎,靠的就是扎实的口碑,一般的螺蛳粉里面几乎是看不见螺蛳肉的,因为螺肉都被煮成了汤,这个问题就和“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一样,大家也就默认了。
但是“螺蛳粉先生”里面,却真的有饱满的螺蛳肉!
拆开袋子,配料非常多。除了米粉,还有8种配料,这扎实的料完全不输实体店,可以说非常的有诚意了。
螺蛳汤是用了多种香料,还有鸡骨架,慢火熬制8个多小时,喝上一口,胃里全是满满的幸福感。
米粉选用的是广西本地大米制作的,没有明矾,明胶这些化学添加剂,吃起来非常劲道。
油炸的超大片的腐竹,脆脆香香的。
可以看得见螺蛳肉的螺蛳汤,好吃到哭。
自然发酵的酸笋,酸辣爽脆。
就算是辣椒油,也是爆过香葱的,里面真的可以看见香葱段。
嘎嘣脆的红皮花生,煮之前就忍不住偷吃几粒。
还有一包半透明的泡椒水,蒜香提鲜,非常开胃。
广受明星好评的螺蛳粉先生
“观方出品”商城现在超值特惠
只需要59元5件!!
折合下来不到12元一包
真正有螺蛳肉的螺蛳粉!
不用出门就能吃到~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美味的实物能温暖人心,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碗螺蛳粉解决不了的!
嗦它!
原标题:《一碗粉撑起一座城,为什么柳州螺蛳粉这么火?》
阅读原文
螺蛳粉对于多数柳州人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许多本地居民都有着浓浓的螺丝粉情结,甚至有人高呼“不吃螺蛳粉,不做柳州人”,这也许有点夸张,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螺蛳粉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大多数名吃都有一个或美丽或传奇的故事不同,螺丝粉的故事却相当普通,当然,同样的是也有好几种起源说法,在此注明,以下资料都来自网络。
发源地传说一:王记有阿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发源地传说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电影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发源地传说三:无巧不成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热爱米粉与螺丝的柳州人在无意间创造了这么一碗对后人影响巨大的美食。
可以说,柳州人就像是一碗螺蛳粉,初次品尝通常会被辣得七荤八素,但是相处久了,便能品尝出躲在辣之后的鲜美,等你有了几个要好的柳州朋友,更是能理解辣的奥妙。很多外地人都无法适应柳州人那一口热辣的柳州话,说某句话之前先要加一句在很多人听来不堪入耳的语气词,但是跟柳州人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就会明白,他跟你说话越是粗,说明跟你关系越是铁,他认为已经不需要在你面前掩饰自己了。这些粗话是不带骂人性质的,仅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但是表达的太直接了,这也是豪放的柳州人性格使然,跟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只是对这种性格的压制程度不同罢了。
柳州人是不排外的,外地人又怎么样,很快就能称兄道弟。 在柳州,阶级不是没有,但是你却可以在一家普通的螺蛳粉小店里同时看到西装革履的白领跟农民工坐在一起,埋头流汗。是一句“老板,来碗二两螺蛳粉,多点辣椒!”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柳州人本身没有太强的阶级观念,抑或两者都有呢?我不知道,不过谁在乎呢?
随着柳州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些是必然会发生的变化。但是,就像许多有名的螺蛳粉店做大做强后的结果一样,店面干净整洁了,服务周到了,连锁店遍布了,味道却彻底变了。柳州人在变文明的同时,也会丢弃原本的豪放。任何事物往往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的。
并不是每个柳州人都很能吃辣,但是很多不能吃辣的柳州人拼着鼻涕眼泪一起流也要吃,不是螺蛳粉不能不放辣椒,而是一碗不辣的螺蛳粉不是正宗的螺蛳粉。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一碗螺蛳粉而汗流浃背的人也不在少数,至于冬天嘛 螺蛳粉可以是早餐,也可以是中餐或晚餐,当然,夜宵也必不可少,对于很忙或者很懒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份美味的快餐,中午将就着吃一碗螺蛳粉相信是很多柳州人都有的经历。
辣是螺蛳粉的主调,这也是区别于一般酸辣的重要特点,它更像是独立出来的香辣,其他味道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其地位,但是跟其他旋律配合交织却又无比美妙。螺蛳粉的酸跟一般的酸不同,酸得很有特点,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假如你吃过螺蛳粉的同时也吃过酸辣粉,那你就能感觉出来了。螺蛳粉的酸似乎是被辣与咸打压着的,但是实际上这就像一首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一样,虽然副声部让位于主声部,却又能清晰地呈现。最后说到鲜,它是区别螺蛳粉优劣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因为你可以轻易地酸轻易的辣,但是鲜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就像一个优秀的乐团,与指挥者共同完成美妙的乐章。至于鲜的关键,有资料显示其秘诀在于紫苏。最后,它虽然叫螺蛳粉,但是一般你是不会在粉里找到螺蛳肉的,也许这个问题在外地人眼里看着比较奇怪,就像我们奇怪为什么明明是馍夹着肉却叫肉夹馍一样,我们都知道,螺蛳的精华已经融汇在汤里了。
哪里的螺蛳粉最正宗呢?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大可以不去管它,多数人判断的正宗与否其实都是直接跟好吃不好吃直接挂钩的,这带有太大的主观性。其实要找正宗螺蛳粉,还有有规律可循的,螺蛳粉是一个小吃,小吃小吃不是白叫的,跟大多数小吃一样,在大店里是吃不到正宗货的,即使是原本很好吃的小店,一旦做大,也变味了,这大抵可以归为人的劣根性吧。所以假如你对此很是执着,那不妨走街串巷,寻找螺蛳粉的小店与小摊,夜市的路边,小巷深处,也许有你一直寻找的:一张大木桌,满桌的小菜,几口大锅,蒸汽直冒,坐在小木凳上,与朋友悠闲地聊着天,不在乎路边绝尘而去的汽车摩托车。等到碗底朝上,霸道的滋味仍在口中刺激着味蕾:下次什么时候再去吃?好久没吃的螺蛳粉!
素材购买
供稿咨询
售后服务
VCG 官方微信
进入知乎
知乎 -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系统监测到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风险,为保证您的正常访问,请输入验证码进行验证。
开始验证
【原标题】粉红天下——解码“柳州螺蛳粉现象”
一碗粉,惊奇了世界的目光,惊醒了世人的味蕾,惊艳了一座工业名城。
短短7年时间,袋装柳州螺蛳粉从零起步,2021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批量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路边摊”到“工业园”再到“俏全球”,柳州螺蛳粉成功“出圈”,让世界为之惊叹!这是地方美食蝶变成为“网红”美食的优秀范例,是工业城市用好工业思维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样板,是一座三线城市依托“可食用的城市名片”推进城市形象传播的典型案例。
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的蝶变,是柳州百年工业积淀的结晶,是柳州人民创新创造的成果,更是柳州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效。
一碗粉,红遍天下,“圈粉”无数,成为人们争相探秘的产业现象、传播现象。
记者试图通过研究总结,解码“柳州螺蛳粉现象”,探寻它为什么这样红。
(一)
感恩奋进的一碗粉
一碗粉,凝聚奋进的力量。
加工、包装、检验、发货……位于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的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每1分钟,这里就有五六百包袋装螺蛳粉下线,然后发往世界各地。
“去年4月,我们日产销15万到20万包,现在稳定在35万包左右,产量约翻了一倍。”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欣喜地说。
去年,陈生对全厂的大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换代,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能,同时让质量更有保障。此外,还在全国成立9个销售分公司,并与多家全国连锁超市建立合作。“我们的产品销量去年实现‘爆发式’增长,销售额近6.7亿元。”陈生说,公司力争今年销售额破10亿元。
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产销快速增长,是去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不少企业产销翻番。”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
柳州螺蛳粉产业再上台阶,是我市牢记领袖嘱托、续写柳州惊奇的成果。
对于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提升,市委书记吴炜、市长张壮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推进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盯紧产品产量、质量、销量,全力以赴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吴炜言语铿锵、掷地有声,彰显发展好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坚定决心。
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高质量发展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为高标准支撑柳州螺蛳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喜讯接踵而至。去年6月,“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去年11月初,“精准发力推动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经验;自治区印发《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系列措施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去年11月28日,柳州螺蛳粉产业又传捷报:袋装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对此这样高度评价。
“去年,从柳州寄出的螺蛳粉共计1.06亿件。”市邮政管理局局长许志芳说。
7年磨砺、7年成长,柳州螺蛳粉产业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有理由相信:将来,柳州螺蛳粉产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二)
工业思维的一碗粉
一碗粉,融会百年工业积淀。
柳州螺蛳粉为何能俏销全球?很多人试图探寻其中奥秘,甚至从“柳州”之名分析。《新唐书·地理志》称,柳州“地当柳星”为名。而据《隋书》记载:“柳八星,天之厨宰也,主尚食,和滋味。”
上应天星,下应人文。“柳星位于柳州上空,如今螺蛳粉以舌尖上的美食火了起来,发展得越来越好,是不是也有缘由在此?”文史研究爱好者方华提出这样的思考。
此说固然只能算附会,但“地利”无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探析柳州螺蛳粉的“爆红”,与融入柳州人血脉的工业基因、与生俱来的工业思维密切相关。
位于新兴工业园的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着3条全自动的螺蛳粉生产线,以及2条半自动生产线。此前,螺蛳粉生产主要掣肘在包装环节难以实现自动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进行包装。“疫情初期‘宅经济’带来袋装螺蛳粉销量暴增,但工人不足导致无法满足订单需求,预售期最长近50天。”公司董事长莫勤吉说。
莫勤吉这位“85后”青年企业家学过自动化,并曾在我市一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工作,他下决心自主研发螺蛳粉全自动机器人外包组装设备。耗费1年半时间、投入300多万元、经过六代改良,首条螺蛳粉全自动机器人外包组装生产线终于在去年6月初投入使用,公司日产能从15万袋提升至30万袋。
“自动化生产线还将原来一条生产线上的15个工人压缩到2人,极大地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莫勤吉说:“我们的自动化研发团队大部分来自于柳州的大型企业,如果不是柳州良好的工业基础,这事肯定干不成。”
体现在螺蛳粉生产企业技术革新上的工业思维只是表征,其根本在于市委、市政府运用工业理念对产业的引导。
在袋装柳州螺蛳粉诞生后不久,我市就明确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制一个规划、讲好一个故事、严格一个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设立一个柳州螺蛳粉检测中心),先后出台了促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等系列配套文件,在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基地建设、创新研发、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方位扶持柳州螺蛳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建标准
2015年6月,我市成立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规定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次年5月,这一标准正式施行。
2018年2月,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挂牌成立。
近几年,《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陆续出台,标准化理念已贯穿螺蛳粉制作生产全产业链。
今年4月8日,我市发布《柳州螺蛳粉辣椒油配料包制作工艺规范》等35项柳州市地方标准。标准化推进,保证了产品原汁原味的“柳州味道”。
——育品牌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吴炜拿出一包螺蛳粉,介绍我市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做法。从2016年以来,我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当起“推销员”,助力打响柳州螺蛳粉品牌。市商务局局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多次参与直播带货等活动,为螺蛳粉代言。
2017年,我市举办了首届螺蛳粉品牌评比活动,政府拿出650万元奖励6家获奖企业。
2018年,我市获得“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实现“柳州螺蛳粉只能柳州造”。目前,共有56家企业获授权使用此证明商标。
通过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柳州螺蛳粉在22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
——扩规模
紧紧围绕螺蛳粉生产制作这个核心,通过贯通种养、产供销各个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1+1>2”的规模化效应,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成功把特色产业打造成柳州保障就业、提高就业,实现农村、城镇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手段,打造成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
为扶持螺蛳粉企业发展,从2019年8月起,我市对螺蛳粉制造行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2021年累计核定扣除进项税4209.51万元;连续3年给予螺蛳粉企业标准厂房补贴共计2157.17万元。
(三)
传扬文化的一碗粉
一碗粉,蕴含博大的饮食文化。
柳州食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多年前的白莲洞人,而螺蛳粉据考证是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谷埠街一带的夜宵摊兴起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能让人“三碗上瘾”的柳州螺蛳粉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味蕾,“螺蛳粉手工制作工艺”2008年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柳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食名片。
“米粉是汉族地区传统食品,而用甜笋制作的酸笋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食品,螺蛳粉将汉族和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产生出辣、爽、鲜、酸、烫的美妙味觉记忆,开胃而不上火,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唐机文说,民间有“一碗螺蛳三碗汤”的说法,可见螺蛳味道的鲜美。全国第一的水质造就了优质的食材孕育了美味的螺蛳粉,让它不仅成为了柳州人的乡愁记忆,也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
“粉好吃带不走”,这是长久困扰螺蛳粉产业化发展的难题。不少人在思考:如何将这碗粉从在柳州才能吃到的“现煮堂食”变成“袋装速食”,将原汁原味邮寄给外地的食客?
1996年12月23日,新华社曾播发题为《柳州市万德食品厂开发出即食螺蛳粉》的消息,报道柳州人探索研发袋装螺蛳粉的成果。同时期,家柳螺蛳粉厂、柳柳螺蛳粉厂、方便食品厂、食品总厂等多家企业也在研发袋装螺蛳粉。
“当时用的是细粉丝来做螺蛳粉,模仿方便面,还原度较低,同时快递业还未兴起,加之很多人接受不了酸笋的味道,销量很小。”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谭雪昌说,由于当时技术尚未成熟,产品没有形成销售规模,“那可以算是袋装柳州螺蛳粉的‘1.0版’”。
让全国人民吃上原汁原味柳州螺蛳粉的探索,并没有因困难而停滞。
2012年5月,柳州螺蛳粉亮相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次燃起了人们研发袋装螺蛳粉的热情。
那时,20岁出头的严振华与人合伙在柳州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广西土特产超市。他看到五湖四海的人来到柳州,都赞叹螺蛳粉好吃,但遗憾的是不能打包带回去。他说,2011年他在桂林机场候机时发现一款碗装桂林米粉,“买了两碗,品尝后发现与堂食的味道很接近。受此启发,我就尝试制作袋装螺蛳粉。”
选米粉、熬汤料、做包装……为了尽可能还原螺蛳粉的美味,严振华在柳州各地不断尝试和寻找更Q弹、更劲道、更有口感的米粉,反复调试调味包的配料,不断研究酸笋的发酵和包装技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4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柳州市全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严振华获颁编号为“0001”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这时,已在“方便螺蛳粉”领域探索近20年的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研发出了袋装螺蛳粉。谭雪昌说:“袋装螺蛳粉最初保质期只有1周。经过不断摸索,保质期渐渐提升到半个月、45天、半年,现在已经达到8个月。”
目前,家柳公司的袋装螺蛳粉日产量已达20万包。今年初,公司在鱼峰区洛维工业园的新厂已破土动工,竣工投产后公司产能将达到年产螺蛳粉1.5亿包以及其他预包装食品3000万包。
一种非遗美食,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的供给侧改革,加之“互联网+快递”的推动,成为了舌尖上的惊奇。
(四)
政企携手的一碗粉
一碗粉,是政企同心的结晶。
严振华在2014年初成功研制出袋装螺蛳粉,但当他准备办厂时,曾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时遇到障碍。“办理许可证要确定食品类别,要有对应的产品标准。”时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吕中杰说。
网络订单在不断增长,却没有对应标准,政府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没有对应类别,就从28大类食品类别中选择一个工艺最相近的——方便食品类;没有标准,就指导企业参考方便面等现有国家标准,制订方便螺蛳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将企业产品送样到质检机构,反复检验分析相关数据,最终完成螺蛳粉企业标准的制订。”吕中杰说。
政企携手同风雨,心心相印共前行。
民营企业灵活,敢于闯。而政府部门的助力和护航,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骤然趋紧,柳州螺蛳粉企业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鱼峰区工业园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网格特派队,将园区项目和企业厂区划分成网格管理,37名网格特派员深入一线,在抓实抓细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保障项目推进、护航企业生产。
“面对不断涌来的订单,企业一点不慌,生产有条不紊,因为有特派员护航。”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长、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岸峰告诉记者,在网格特派员的精准服务和指导下,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生产正常开展,目前每天生产约60万包螺蛳粉。
此外,公司新建的产业园也在特派员的帮助下按时推进,产业园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届时公司袋装柳州螺蛳粉日产能还将增加100万袋。
让罗岸峰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他当了一次特别的“考官”。
3月3日,我市工信、商务、税务等23个职能部门负责人首次向民营企业开门述职。罗岸峰等民营企业家作为“考官”,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打分。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政府部门是真真切切在为我们服务。”罗岸峰说。
“把服务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永远与柳州企业同舟共济、携手并进。”今年,我市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吴炜、张壮等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企业,用情、用心、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支持民营企业大胆闯、大胆试!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壮大,正是政企同心、携手共进的例证。
(五)
创新驱动的一碗粉
一碗粉,汇聚创新的源泉。
袋装柳州螺蛳粉诞生不久即成“网红”,迅速走出国门。据柳州海关统计显示,去年经海关监管出口235批、货值约5256万元,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3月,柳州海关共完成柳州螺蛳粉出口申报前监管67批次,货值1736万元,同比增长3.2倍和3.3倍,保持高速增长。
“从2016年第一家螺蛳粉企业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到今天柳州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的螺蛳粉企业已达36家。”柳州海关副关长黄煦说。
支撑出口井喷的,是产业持续创新。
从2019年年初开始,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多国暂停或限制进口猪肉及猪肉制品,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出口美国关税大幅提高,柳州螺蛳粉出口一度受阻。用猪骨加螺蛳,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用慢火熬制数小时而成的鲜汤,是螺蛳粉美味的主要来源,也是螺蛳粉制作技艺的精髓。然而猪肉制品出口受限,让企业犯了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应对措施,其中重要一项措施就是提出用牛骨替代猪骨来熬制汤料。为实现工艺革新后保持螺蛳粉原有的味道,市商务局带领螺蛳粉生产企业到兰州等地学习牛骨汤的制作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用牛骨熬制的螺蛳汤,与之前工艺熬制的螺蛳汤在味道上没有差别,深受消费者喜爱。”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石说,公司研制出一款“牛骨金汤螺蛳粉”,这一工艺革新不仅让螺蛳粉重新打入了欧美市场,还消除了部分人的饮食禁忌,扩大了消费者群体。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出冲泡型螺蛳粉和多种口味的螺蛳粉,以及袋装螺蛳鸭脚煲、螺蛳面等多种产品。
4月8日,经过历时一年的努力,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冲泡型柳州螺蛳米饭正式上市。此款螺蛳米饭是冲泡型的,倒上开水后8分钟,就可以吃上一碗有肉有菜的螺蛳味米饭。“我们将加强线上渠道营销,并在米饭菜品和口感上持续投入研发,让喜爱螺蛳粉的人们也爱上螺蛳米饭。”公司总经理韦杨年说。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爆款”产品的要求,广西科技大学和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研发,用有机山茶油熬制螺蛳粉用辣椒油技术取得成功,相关技术已申报专利。“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有机食材高端螺蛳粉。”刘清石对开发螺蛳粉高端市场充满信心。
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
近年来,我市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校技术合作关系,建成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鼓励和支持柳州螺蛳粉协会牵头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螺蛳粉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科技攻关,在螺蛳粉产业研发、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保鲜工艺、智能化等方面加快成果应用,提升米粉制作工艺、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食品生产包装技术,建设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线,获得各种科技创新专利111件,为袋装螺蛳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去年,共有19家螺蛳粉企业获得授权专利47件,同比增长68%。其中,螺蛳粉发明专利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蒋为民说。
以创新求突破,柳州螺蛳粉产业前景广阔。
(六)
乡村振兴的一碗粉
一碗粉,托起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走进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的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酸笋、酸豆角制作车间,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酸味”,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酸坛。筛选、切配、装袋、输送、装车……车间内处处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一天销售3.8万斤酸豆角和酸笋,销售额超过9万元,带动全村30余户村民实现年收入超过5万元。”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粟保光告诉记者,乘着柳州螺蛳粉成为“网红小吃”的东风,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带动23名脱贫人口增收。
随着需求量增长,合作社5000平方米场地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大的产能需求。去年10月,柳州市螺蛳粉产业投资集团决定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螺蛳粉配料企业,由集团提供用地新建厂房,计划2023年建成投产。
“在雷塘村北岸屯还有150亩的螺蛳养殖基地,每年能产出螺蛳37万斤,大部分用于供应螺蛳粉企业,年产值上百万元。”东泉镇党委书记周志说,该镇借助毗邻市区、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豆角、竹笋、螺蛳、腐竹、干切粉等产业。
细雨润泽,天地同春。
时下的鱼峰区里雍镇龙团村竹壮屯,人们正在翻土、铺管、覆膜,近200亩的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里雍镇党委书记胡帆介绍,目前竹壮屯有200亩林地、50亩耕地用于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预计该基地每亩麻竹地可收获竹笋3000斤,每亩野山椒地可收获野山椒2500斤。
“今年我们培育了40万株竹笋种苗,已经销售一空。”在鱼峰区白沙镇龙头村,黄彦志指着地上用营养杯培育的竹笋种苗说,“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农民种笋积极性很高,竹笋种苗供不应求。”
今年45岁的黄彦志出身当地农村,20多年来走南闯北经商。2016年,他投入到螺蛳粉原材料加工行业,开办了白沙酸厂,“没想到螺蛳粉产业发展这么快,我们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去年该厂出产酸笋、酸豆角1200多万斤,带动竹笋种植1万亩、豆角种植4000多亩,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方便农民扩大竹笋种植规模,黄彦志从2018年开始研究竹笋种苗培育,经过4年多的尝试,种苗实现了较高的成活率。
真金白银奖补,真情实意帮扶。我市5县已陆续印发2022年加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为春耕中的农民带来了“及时雨”。例如,柳城县的奖补方案明确,加工型豆角、竹笋、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按每亩900元进行奖补。
“去年,全市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约55.2万亩,比上年增加10.4%。”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覃艳梅说,目前我市已认定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20个,总面积2.3万亩。
(七)
国际传播的一碗粉
一碗粉,火了一座柳州城。
柳州螺蛳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味道,让人食用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特别是其配料之一的酸笋气味独特,形成了或爱或恨、或爱恨交织的不同阵营。“吃货”间的争议放大了螺蛳粉的话题性,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收割国内外大量“粉丝”,成为名副其实自带传播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红”。
螺蛳粉不仅是“热搜”上的常客,甚至众多当红演艺界人士也在视频节目中蹭螺蛳粉的热度,借“螺”增“粉”。
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将俏销全球的柳州螺蛳粉作为展示城市形象、中国形象的载体,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柳州螺蛳粉自身的话题性,依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的外宣平台传播,引导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等境外媒体关注,让海外受众通过对柳州螺蛳粉的认知,提高了对中国的认知,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全面。
柳州螺蛳粉企业也主动对接境外资源,开展国际传播。今年春节期间,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美国的合作伙伴,在美国曼哈顿地标建筑——纽约时代广场1号楼LED大屏幕用向全球华人拜年的方式,宣介中华美食、展示中国形象。
今年2月,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1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评选揭晓,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选送的《挖掘地方美食传播题材 讲好“有味道的”中国故事——广西柳州以螺蛳粉为载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探索与启示》在众多报送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获奖的地级市案例。
其实早在10多年前,我市就大力推动“螺蛳粉进京”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将螺蛳粉“打造成为宣传柳州城市形象的名片”。市委、市政府早在那时候就意识到,打造城市名片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城市+美食”,如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
2011年初,一家名为“螺师傅柳州螺蛳粉”的门店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开张,店内喷绘了大幅城市景观照片,并通过播放柳州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柳州。
“而袋装螺蛳粉出生即成‘网红’,而今‘长红’数年,远远超出了当年设想。”当年螺师傅柳州螺蛳粉店负责人陈伟说。
当时,我市相关部门通过举办柳州螺蛳粉美食节,架起“天下第一大锅”举办“万人同品螺蛳粉”活动等,借助螺蛳粉推介柳州。
柳州螺蛳粉去年销售量达15亿包,也就是说,柳州几乎每天都往世界各地发出数百万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在火爆全网的袋装螺蛳粉的带动下,“柳州螺蛳粉”实体店正在全国各地自发开设起来,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已有超过2.5万家柳州螺蛳粉实体店。每一个挂着“柳州”字样的实体店,都是宣传柳州的一面窗口。螺蛳粉这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极大提高了柳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每天,在西环路的西环肥仔螺蛳粉店、跃进路的凤张螺蛳粉店、潭中西路北一巷的阿柠檬螺蛳粉店、雅儒路的娇姐螺蛳粉店,甚至远在市郊太阳村镇的天桥螺蛳粉店,都有不少食客天南海北慕名赶来“打卡”。每逢节假日,游客打着“飞的”来到柳州,拖着拉杆箱排队嗍粉,成为柳州街头独特一景。
“去年‘五一’假期,柳州游客接待量达271.33万人次,居广西第一,很多人专程来柳州品尝螺蛳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莉说。
万家螺螺蛳粉店老板黄华彬告诉记者,自从螺蛳粉成为“网红”后,来店里吃螺蛳粉的人几乎每天都会排队到深夜,不少人还来直播吃粉。
嗍一碗粉,品一座城,更懂中国味道。(李斌)
互联网没有记忆,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广西柳州的“灯泡厂孙姐老牌螺蛳粉”,从顾客等待孙姐出摊、排队吃粉,到顾客寥寥无几、门可罗雀,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网友们甚至都快忘记这个“网红螺蛳粉”了。#柳州螺蛳粉#
火于地摊,沉寂于店铺
孙姐螺蛳粉最初还是地摊的时候,已经是全国的“网红”了。
看到大家拍摄的视频,都在夸赞她家的螺蛳粉味道正宗、又香又好吃。全国各地的食客们,恨不得时空穿梭过来,品尝一下孙姐家的螺蛳粉。
地摊旁边就是公共厕所,有些地面还是泥地,却丝毫不影响食客们来打卡,孙姐螺蛳粉火遍全国。
有内蒙古来打卡的,开着房车,穿越了1000多公里,油费、过路费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她给出的评价是:“专门来打卡的,这么好吃的螺蛳粉,花再多钱都值!”
也有从河北石家庄来打卡的,先坐飞机到桂林,再坐动车到柳州,就是为了来吃孙姐家的螺蛳粉。
他给出的理由是:“大家都夸孙姐家的螺蛳粉好吃,就当来旅游一下了。”
甚至,连老外也被孙姐的螺蛳粉迷住了,慕名而来。不会讲普通话,身边立马有翻译帮忙翻译,让老外吃上了孙姐的螺蛳粉。
然而,顾客络绎不绝的场面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也仅限于地摊,
孙姐螺蛳粉升级为店铺之后,顾客寥寥无几。
没有回头客,证明不好吃
由于“有名无实”,卫生条件差等原因,柳州本地群众多次举报,孙姐螺蛳粉被取消了地摊经营权,她不得不搬走,找店铺重新开业。
吃货们内心深处有一种情怀,总觉得地摊的、小巷子里的美食才是地地道道当地风味,能勾起人的味蕾。而店铺太现代化,没有特殊的味道。
网红孙姐螺蛳粉升级为店铺后,前几天来打卡吃粉的食客也很多,之后顾客越来越少,渐渐地门可罗雀。
人可以弄虚作假、可以演戏,但是味道不
会
。
一个店铺没有回头客,说明她家的食物不好吃。
孙姐家的螺蛳粉正不正宗、好不好吃,不需要本地人出来评头论足。美味的东西,食客们自发分享,不好吃的食物,自然被吐槽、嫌弃。
柳州的美食博主也吃过孙姐家的螺蛳粉,给出的评价很中肯。
粉不够Q弹、腐竹换成了豆皮、量比较少价格偏贵、孙姐服务态度差,推荐指数是3颗星。
这意味着,孙姐的螺蛳粉刚合格,谈不上好吃,更谈不上是柳州螺蛳粉的“代表”。
网红孙姐螺蛳粉也跌下了神坛,观看直播时,网友发现很长一段时间内,店铺只有一个客人来吃粉,平时热热闹闹的场景不复存在。
“胖子托”依然在演戏
孙姐螺蛳粉也有忠实的顾客,也可以叫做“托”,叫做胖子。孙姐螺蛳粉成为了网红螺蛳粉,胖子也成了网红,甚至有人想请他去当“职业托”,专门增加店铺的人气。
胖子托的演技很厉害,不知道的以为他真是顾客,每天都来吃。
胖子的花样很多,拿盅、拿盆、拿电饭锅来吃螺蛳粉,价格也从8元一碗、50元一碗、100元一碗到1000元一碗,越吃越离谱。
这样的顾客,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托。而且,只见胖子吃粉,从未见他付钱,网友怀疑胖子是孙姐螺蛳粉的“股东”。
胖子有很多经典名言:“好吃的东西,就是要吃快点。”“柳州人每天都吃螺蛳粉,有什么奇怪的!”
现在胖子依然在拍视频演戏,他要挑战365天,每天都来孙姐这里打卡吃螺蛳粉。第一天吃一块钱的,第二天吃2块钱的……直到第365天,吃365元的。不得不承认,胖子很会玩,至少在剧本上很用功。
人无真不立,国无真不宁。真品实德,立身之本;真才实学,立业之基。
古代南郭先生因为弄虚作假,冒充吹竽手。最后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下场。
孙姐螺蛳粉虽然已经是网红螺蛳粉,但并没能征服顾客的味蕾,鼎盛期过后,将会被食客嫌弃。
不反感炒作,只希望在成名之后,拿出真本事,味道配得上名声,不要徒有虚名,破坏了柳州螺蛳粉的形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摄图拥有海量高品质摄影图,插画,视频等九大分类。
注册即能享受免费浏览海量精美图片,帮您更快的完成创意设计。
每日更新图片,每日精品推荐,及时获取最新视觉流行去向。
完备的版权服务,高额版权保障,企业、个人可放心商用。
将您最爱的创意收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并与朋友分享。
海量正版高清图片 有版权 敢商用
当前使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号不能为空!
请输入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该手机号已注册,请重新输入
验证码已发送至你的手机,请查收
操作过于频繁,请联系客服
注册需低调,明天再来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